新京报讯7月25日,央行最新发布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6月30日,全国31个省市共有小额贷款公司(下称“小贷公司”)7797家,贷款余额9241亿元,上半年减少304亿元。对比今年一季度数据,记者发现“三降”仍在持续。全国小贷公司“从业机构数量”本季减少170家,“贷款余额”减少31.4亿元,“从业人员数量”虽然本季没有跌破8万人大关,但仍减少了2448人。
本季,全国小贷公司中“贷款余额”最高三省市分别为重庆市(1496.41亿元)、江苏省(801.12亿元)以及广东省(721.21亿元)。三个省市的“贷款余额”,除重庆市本季度上涨了32.6亿元外,江苏与广东两省均为下降,其中,广东省下降的金额最高,为15.29亿元。
本季,全国从事小贷业务的“机构数量”延续着今年一季度时江苏、辽宁以及广东占据“三甲榜”的情况。但记者看到,只有地处东北的辽宁省保持住了一季时的493家,小贷机构数量未发生变化;其他两省,江苏省本季为565家,减少7家,广东省则减少了3家。
全国小贷公司“从业人员数量”方面,本季数量最多的地区仍为广东省,为8316人,比今年一季度增加了98人;排名第三的重庆市,本季仅增加1人,为4872人;虽然与上季相比,江苏省保持了第二名的位次,但“从业人员数量”是三甲省市中唯一呈现下降的地区,本季为5087人。
巧合的是,央行版二季度小贷公司数据发布的同日,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也发布了本省“2019年6月小额贷款公司、民间融资机构运营情况”。
数据显示,截至2019年6月末,山东全省共有415家小贷公司,注册资本578.76亿元,营业收入14.51亿元,净利润2.28亿元。1月-6月,山东全省小额贷款公司和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累计发放贷款(投资)463.18亿元,余额916.37亿元;其中涉农贷款(投资)97.89亿元,小微企业贷款(投资)273.61亿元,个人贷款(投资)68.00亿元。
事实上,全国小贷行业数据下滑的态势,连续已有几年时间。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,从2016年一季度末至2019年一季度末的3年时间,全国范围内小贷公司数量减少了900家,减幅为10%。而在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的一年里,小贷公司减少了504家。
经历快速生长和优胜劣汰后,全国的小贷公司正无限接近新一轮的规范发展。7月12日,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工作的通知》。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也于6月27日发函透露,着手草拟“小贷公司行业规范发展指引”,而有关小贷公司的条例和管理暂行办法已被央行、银保监会列入2019年的立法清单。
同时,一些小贷公司的经营状况并不客观。一季度33家挂牌新三板的小贷公司中,有13家净利润出现下滑,10家出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步下滑。专家分析认为,当前的小贷行业处于洗牌期和分化期,出台统一的监管文件非常必要。
“小贷公司数量众多,在经营业绩上分化比较大。”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洪言说,“整体上看,以消费类贷款为主的小贷公司,抓住了近几年现金贷和消费金融的风口,经营状况较好,这类小贷公司多由互联网机构发起设立。以对公贷款尤其是区域性对公贷款为主的小贷公司,受实体经济下行尤其是区域经济分化拖累,经营层面遇到转型困难,这类小贷公司多由传统企业发起,且多发端于2015年之前。”
薛洪言表示,某种程度上,对公型小贷公司遇到的转型难题与农商行、城商行等中小银行转型困境是相似的,对公业务不振,零售转型又受科技、用户基数、资金成本、机制文化等制约,未有实质性突破,在行业整体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。